脑卒中筛查查什么

宝宝妈妈2023-08-07  122

风险因素分得更细以前脑卒中危险因素有8个,而新修订的则细化为4+12。即4项主要危险因素和12项一般危险因素。如果有两项主要危险因素,或1项主要危险和两项以上一般危险因素,或者以前有过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的患者,都应该进行脑卒中筛查。4项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年龄超过50岁。12项一般危险因素:房颤、心脏病;呼吸睡眠暂停;脑卒中家族史;吸烟;大量饮酒;缺乏运动;膳食中油脂过多;肥胖;男性;牙龈经常出血、牙松动、脱落;缺血性眼病和突发性耳聋。筛查要先评估再检查正确步骤应是,在门诊做完危险因素评估,如有必要,再做血常规、血生化十项、同型半胱氨酸、凝血四项、血沉、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脑血管超声、心电图等检查。查完后如需要,再做脑血管CT、核磁、脑血管造影等。然而,很多人就想查一查,没去脑卒中筛查门诊评估,而是直接跑到医院相关科室,述说自己的情况,要求医生开检查。结果常常是不仅浪费了自己的钱,还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专家提醒,有意识来筛查没错,但检查前要先看看自己有没有3项以上的危险因素。而脑卒中筛查门诊中的第一步,正是让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自检。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最大特色之一,就是细化了结果,分为5级,并规范了每级的应对措施,以便规范治疗。一级:血管没问题,也没有风险因素或风险因素数量没有达到上述标准的,属于正常人群定期自查。二级:血管没问题,但风险因素达到上述标准的,属于轻危人群控制原发病。三级:血管有问题的,如动脉粥样硬化相对稳定,属于中危人群长期吃药控制防止恶化。四级:出现血管狭窄的,属于高危人群长期吃药控制。五级:血管狭窄程度非常严重的,属于极高危人群建议根据病情选择手术,如颈动脉剥脱术和支架手术等。

脑肿瘤以卒中样发病者叫做脑瘤性卒中。脑瘤性卒中和脑卒中很相似,同样都是以偏瘫、失语、口眼歪斜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需要很好鉴别。

如何鉴别脑瘤性卒中和脑卒中呢?以下几点可作参考。①脑瘤性卒中一般多不伴高血压,而脑卒中多有高血压病史。②脑瘤性卒中多为转移瘤所致,有原发病灶,以肺癌转移为最多见,所以,多有原发病的表现。而脑卒中则无相关疾病症状。③脑瘤性卒中常经脱水及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后又症状反复,仍会再加重;脑卒中经治疗好转后,一般不会再反复。④脑瘤性卒中偏瘫较轻,并常伴有癫痫发作;脑卒中偏瘫重,癫痫发生率很低或没有。⑤脑瘤性卒中眼底检查视乳头水肿较重,且常进行性加重;而脑卒中视乳头水肿往往较轻,多数经治疗后很快消失。⑥脑瘤性卒中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多较高,且呈持续性升高,蛋白质含量也甚高;脑卒中腰穿脑脊液压力到后期渐近正常,蛋白质含量也基本正常。

总之,脑瘤性卒中一般而言,发病相对较慢,症状多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而脑卒中发作只是其特殊表现而已。只要留心多能鉴别,必要时作头颅CT 扫描,即可明确诊断。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TIA就是常说的“小中风”,症状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可自行缓解,不留后遗症。脑内无明显梗死灶。颈内动脉缺血表现为,突然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失语,单眼短暂失明等,少有意识障碍。椎动脉缺血表现为,眩晕、耳鸣、听力障碍、复视、步态不稳和吞咽困难等。TIA没有及时发现治疗,可能反复发作,发展为脑梗死。

2.脑梗死

各种原因导致脑血管阻塞、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出现偏瘫、失语、昏迷等症状。占卒中70—80%。分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脑血栓形成多见于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常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病,部分病例有肢体麻木、无力等前驱症状,迅速出现走路不稳、偏瘫、言语不清等症状;脑栓塞骤然起病,数秒或数分钟出现偏瘫、失语或昏迷,一般有栓子来源基础疾病,如心房颤动、骨折后卧床不起。腔隙性脑梗塞多见于中老年,症状轻,常由

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发现。

3.脑出血

占脑卒中20—30%,常见于50岁以上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情绪激动或活动中突然发病,出现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昏迷等症状。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可见出现灶。

4.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轻者可没有明显症状,重者可突然昏迷甚至死亡。中青年较多,发病前有诱因,如疲劳、激烈活动、情绪激动等,出现剧烈头痛、颈强直、恶心、呕吐等,头颅CT可见出血征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54852.com/read/1010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