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散剂有什么功效?

宝宝妈妈2023-08-08  179

小小散剂也有奇功效,内外病症都能用!

散剂是生药的一种,指的是没加功过的,仅仅是采摘晾晒好的药材碾成粉末,可进一步制备成膏剂、糊剂、混悬剂等其它剂型使用。历史上它曾经有过普遍的使用,在宋朝时煮散(粗粉)是中药临床使用的主要给药剂型。

众多散剂中也出过不少著名的药物:

大名鼎鼎的云南白药,不仅可外用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还可内服治疗吐血、咳血、衄血、便血、痔血、感染性疾病等多种疾患;

《金匮要略》中,治疗“金疮”用王不留行散外敷,“浸淫疮,黄连粉主之”;

《肘后备急方》治疗“恶疮”,用“大黄、黄芩、黄连各一两,为散,洗疮净,以粉之”。

散剂的特点

1、粉碎度大,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

2、外用覆盖面大,具保护、收敛等作用。

3、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小儿服用。

4、储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

外科应用

1、用散剂调制成软膏、糊膏等外敷,或作围药,治疗外科化脓性感染疾病。

2、作为掺药,如提脓祛腐药、生肌收口药等。

3、用散剂制作成药条、药捻、药锭,插入疮口内,以祛腐拔毒,排脓引流。

4、用于开放性创伤,如止血散,以消炎止血。

5、治疗皮肤病等。

最常用的有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的西瓜霜、锡类散、珠黄散;治疗疮疖肿痛的金黄散、如意金黄散、拔毒散;用于疮疖久溃,肌肉不生,久不收口生肌散;脚气病的足光粉、脚气散等。

1、因散剂容易调节剂量,用量小,故儿科多用。如保赤散、肥儿散、小儿健脾散、保婴散、天黄猴枣散、小儿感冒散等中成药。

2、广泛用于内科诸病。

3、贵细药制成散,可精确和节约用量。如三七粉、琥珀粉、羚羊粉、野山人参粉、猴枣散等。

正确选用合适的散剂,能解决小到外科口疮,大到内科的常见疾病。

本文由PSM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学部

王凌提供答案。

“阿如兄弟”说的对,散、丸、汤以及膏、酒、丹等中药剂型是目前中药制剂中形成较早,使用相当普遍的剂型。

散剂是指一种或数种药物研细后,均匀混合而成的粉未状剂型,有内服和外用两种;

丸剂是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或其它辅料制成的圆形固体制剂;

汤剂是指把药物配齐后,用水或醋或黄酒等浸透后,再煎煮一定时间,去渣滤取的液体剂型,也称煎剂、水剂、汤液等。

在中药方面,散是指中药制作的一种状态,主要有煎剂(水煎服的,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汤药),散剂(也就是你说的上药为散,是将拿的那些中药材用右磨磨成粉状,现在都是用机器打成面,吞服的),丸剂(就是将药材打成粉后加蜂蜜叫蜜炼为丸,或者加水称水泛为丸,象市场上的中成药,大部分都是丸剂),膏剂(就是将药打成粉后加入粘合剂熬制成膏药,帖在病痛部位的那种),还有栓剂(往肛门里塞的药剂)。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54852.com/read/1014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