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反射区有哪些?

宝宝妈妈2023-08-15  108

面部是人体的重要部位,上部为额头,中部为颧骨,两旁为颊。人体五官分布于面部。面部肌肉有发达的表情肌、咀嚼肌,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分布其间,使面部对外界环境和内环境的刺激更加敏感。和其他全息反射区一样,面部也是人体的一个全息胚,不同的部位对应着人体相应的器官。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面部相对应人体各个器官的主要反射区分别在什么部位:(1)头面区:位于额正中点。主治输尿管结石、肾积水、排尿困难和毒血症等。(2)肺区:两眉内端连线中点。主治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3)咽喉区:位于首面区、肺区连线中点。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咳嗽等。(4)心区:位于鼻梁上,两侧目内眦连线中点。主治心脏疾患,心绞痛、心肌缺血等。(5)肝区:心区之下,两颧之间,鼻骨与鼻软骨交界处。主治黄疸、眩晕、胁痛、胆囊炎等。(6)脾区:位于鼻尖处。主治食少、纳呆、泄泻、水肿、痰饮等。(7)膀胱区、子宫区:人中沟中点。主治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癃闭、淋证等。(8)胆区(双):肝区两旁。主治黄疸、胁痛、胆囊炎、恶心、呕吐、失眠等。(9)胃区(双):脾区两旁,胆区之下,在鼻翼中央处。主治胃痛、呃逆、呕吐等。(10)胸(乳房)区(双):位于心区与目内眦连线之中点。主治乳汁缺少、乳腺增生、胸闷等。(11)小肠区(双):胆区、胃区连线中点外方,眶孔直下。主治泄泻、淋证等。(12)大肠区(双):目外眦直下方,颧骨下缘。主治便秘、腹痛、腹泻、痔疮、痢疾等。(13)肾区(双):大肠区外方颊部。主治肾虚诸症以及尿痛、少尿、阳痿等。(14)脐区(双):位于肾区下3分处。主治腹痛、泄泻等。(15)背区(双):颊部中央外后方1寸处。主治腰痛、颈背痛等。(16)肩区(双);目外眦直下方,胆区外方。主冶肩臂疼痛、扭伤、肩周炎等。(17)臂区(双):位于肩区外与下关穴直上交点处。主治肩臂肿痛、麻木、痿软无力等。(18)手区(双):位于臂区下方,颧骨弓下缘处。主治手肿而痛、手关节风湿、类风湿等。(19)股里区(双):口角旁开5分,近地仓穴。主治股内侧痛、肌肉拉伤等。(20)大腿区(双):位于耳垂与下颌角连线中上1/3交界处。主治大腿扭伤、坐骨神经痛等。(21)膝区(双):耳垂与下颌角连线中下1/3交界处。主治臃肿、膝痛、风湿性膝关节炎等。(22)臃胫区(双):位于下颌角上方凹陷处。主治大腿扭伤等。(23)胫区(双):位于下颌角前下方,下颌骨上缘。主治踝关节扭伤、腓肠肌痉挛等。(24)足区(双):位于胫区前方、目外眦直下之下颌骨上缘。主治足部肿痛、足跟痛、足弓损伤等。

子宫对于女性朋友来说,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器官了,是身体重点保护的对象之一。而如今患上子宫类疾病的女性朋友是越来越多了。当子宫出现了问题,我们的身体便会发生各类疾病,所以无论何时都要好好保护好子宫。女性的生理期属于正常现象,但是这个时候我们的身体是非常虚弱的,并且情绪也是不太稳定,这个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会怀疑,是否是因为自己子宫出现了问题,但却不能够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自己的子宫是否健康呢?

眼部出现黑眼圈

相信大家都知道经常熬夜加班,会出现黑眼圈的问题,但除此以外,黑眼圈的出现还会有可能跟你的子宫问题有关。

脸上长色斑、痘痘

对于女性来说,卵巢和乳腺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这两个地方的一旦出现问题,那么将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的下降,其中雌性激素水平下降可能会引起脸上长斑的表现。所以当女性朋友每月来月经的时候,脸上出现痘痘现象,便有可能是身体存有大量的寒气所造成的,它会通过身体的皮肤来排出垃圾和毒素,那么将很容易导致寒气的聚集,所以脸上就会长痘痘。

脸色不好、贫血

很多女性在生理期期间,都会出现脸色不太好的情况,那很有可能是因为失去了过多的营养而导致的,却没有及时补充所造成气血两虚。并且很多的女性朋友都患有贫血。

当子宫不好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延长经期的状况,会使得我们的出血量过多,很容易导致贫血,那么身体就会变得非常的虚弱,从而会出现头晕、无力和脸色差的情况。综上所述,如果你的脸部并没有出现所讲的这3种表现,那么就说明你的子宫是十分健康的!

人的双脚是离心脏最远的人体器官,血液供应少,血流缓慢,表层脂肪薄,因而新陈代谢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容易在脚底积聚。这些有害物质包括钙盐、钙酸、乳酸、尿酸结晶体,等等,长期积聚于脚底会侵犯反射区,并间接危害到各反射区所对应的其他组织器官。久而久之,人体就会产生各种疾病。可以对脚底进行按摩,以揉碎脚底累聚的有害物质,加快血液循环,使废物排出体外,使人体恢复健康。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足部相对应人体各个器官的反射区分别在什么部位:

(1)肾脏区:位于双脚脚掌距脚趾约1/3中央凹处。在通常情况下,此区不参与脚部的运动。按摩此部位能加快肾脏的血液循环,提高其工作效率。按摩后,在1~6周内尿液颜色变成黄、黄褐或红褐色,并带明显恶臭味。

(2)心区:在左脚掌第四跖骨与第五跖骨间,在肺反射区下方。

(3)脑(头部)区:位于双脚拇指,头的右半球反射区在左脚,头的左半球反射区在右脚。

(4)肺、支气管区:在脚底前部,右侧的在左脚,左侧的在右脚。

(5)眼区:位于脚底肉球处至第二、三脚趾的腰部,右眼反射区在左脚,左眼反射区在右脚。

(6)耳区:位于脚底肉球上部至第四、第五脚趾的腰部,右耳反射区在左脚,左耳反射区在右脚。

(7)小脑和脑干区:位于两脚大脚趾趾腹根部,左半侧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在左脚,右边反射区在右脚。

(8)喉区:在脚背大脚趾根部和第二脚趾连接处。

(9)胃区:位于足弓的前部,相当于拇趾大小。双脚均有,胃的一半反射区在右脚,另一半在左脚。

(10)肝脏和胆囊区:肝的反射区位于右脚掌第四跖骨与第五跖骨区,在肺反射区的下方。胆囊的反射区在右脚,在肝的反射区内。

(11)肾上腺区:在肾脏反射区之上,位于脚掌部所形成的人字形交叉点下方,右肾上腺反射区在左脚,右侧则在左脚。

(12)脑垂体区:位于左、右脚大脚趾趾底正中。

(13)甲状旁腺区:在脚内侧,接近大脚趾关节的根部、脚底和脚侧之间。

(14)胸(乳房)区:在脚背第二、三、四跖骨之间。

(15)子宫(或前列腺)区:在两脚跟内侧。

(16)卵巢(或睾丸)区:在脚跟外侧,右侧的卵巢(或睾丸)反射区在左脚,左侧的在右脚。

(17)膀胱和尿道区:膀胱反射区位于脚的内侧,正好在脚跟前内侧下部。尿道反射区位于膀胱反射区向上并向后,正好位于脚跟的内侧。

(18)输尿管区:位于两脚掌自肾脏、膀胱的反射区至膀胱之间的线状区域。

(19)胰脏区:位于两脚掌胃与十二指肠反射区的交接处,如扁豆状。

(20)小肠区:位于两脚掌心凹陷区域。

(21)盲肠区:位于右脚掌跟骨前缘靠近外侧,与小肠上行结肠连接。

(22)直肠和肛门区:直肠反射区位于左脚掌跟骨前缘,呈带状。肛门反射区位于左脚掌跟骨前缘直肠反射区的末端。

(23)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区:右脚的反射区是升结肠和横结肠的前半段,左脚的反射区是横结肠的后半段以及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24)淋巴腺区:上身淋巴腺的反射区在双脚外侧踝骨前略凹陷处;下身淋巴腺反射区在双脚内侧踝骨前略凹的区域;胸淋巴腺反射区位于双脚的第一和第二跖骨之间。

(25)脾脏区:在左脚,位于心区之下。

(26)脊椎区:在脚弓内侧,只要记得脚上最像脊椎形状的部位即可。

(27)肩关节区:在脚底紧靠第五趾根,第四与第五跖骨间的肉球部。

(28)髋关节区:位于内外踝的下部。

(29)膝关节区:在两脚外侧的凹陷处。

(30)肘关节区:位于两脚外侧第五跖骨与楔骨的关节凸处。

(31)内耳迷路区:位于两脚背第四与第五趾骨间。

(32)腹腔神经丛区:在两脚掌中心,分布在胃的反射区附近。

(33)额窦区:在10个脚趾的趾端,右边额窦在左脚,左边的在右脚。

(34)甲状腺区:在脚底第一和第二跖骨之间。

(35)上腭和下颌区:上腭反射区位于脚跟处第一关节向前0.5厘米处。下颌反射区位于拇指第一关节与第二关节间0.5厘米处。注意,头部的反射区是左右互换的,右腭在左脚拇指,左腭在右脚拇指。

(36)颈椎区:在大脚趾与脚连接处底面内侧。

(37)扁桃体区:在大脚趾上面腰部,肌腱的左、右两边。

(38)横膈膜区:位于两脚背中央部位,是横跨脚背处的带状区域。

(39)三叉神经区:在两大脚趾边一侧的上角,左侧三又神经在右脚,右侧在左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54852.com/read/1044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