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体系损害是帕金森吗?

宝宝妈妈2023-09-05  88

锥体外系疾病是一大类疾病,而不是一种疾病,其中就包括了帕金森病,还有小舞蹈病、亨廷顿舞蹈病、肝豆状核变性、特发性肌张力障碍、各种帕金森综合症、扭转痉挛、痉挛性斜径、Meige综合症、特发性震颤、抽动秽语综合症、迟发性运动障碍、纹状体黑质变性、橄榄脑桥小脑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等,病情轻重程度不一,要先确诊疾病,再考虑病情及治疗,大多数只是对症处理,改善症状。

锥体束是:指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出现的原始反射,当锥体束病损时,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功能而释放出踝和拇趾背伸的反射作用。

锥体束是下行运动传导束,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因其神经纤维主要起源于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故称为锥体束。其中部分纤维下行到脊髓,直接或经中继后间接止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称为皮质脊髓束。

另一部分纤维止于脑干内躯体运动核和特殊内脏运动核,称为皮质核束。锥体束在离开大脑皮质后,经内囊和大脑脚至延髓,终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病损时常出现上运动神经元麻痹及锥体束征等。

功能:锥体束是下行运动传导束,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两种。因其神经纤维主要起源于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故称为锥体束。锥体束在离开大脑皮质后,经内囊和大脑脚至延髓,终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病损时常出现上运动神经元麻痹及锥体束征等。

锥体束受损的体征:包括肢体的无力,腱反射的活跃、亢进,以及病理征阳性。 其中病理征阳性是最重要的,它的出现提示锥体束受损。 当然在小儿期,1.5岁的婴儿期,孩子由于发育的问题可以出现病理征,但在成人出现就是锥体束受损。

椎体束受损往往提示的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患者是大脑皮层到脊髓前角细胞这一段的传导纤维,锥体束可能会出现问题。

锥体束征指病理反射,主要是锥体束受损时的表现,故称病理反射。出现病理反射肯定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但在1岁以下的婴儿则是正常的原始保护反射。

以后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锥体束和锥体外系逐渐完善起来形成。以后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锥体束和锥体外逐渐完善起来形成髓鞘,使这些反射被锥体束所抑制。

当锥体束受损,抑制作用解除,病理反射即出现。病理反射主要是巴彬斯基征及其有关的一组体征。巴彬斯基征的出现绝大多数情况下均表示锥体束有器质性病变。

扩展资料:

病因和机理

1、吸吮反射:传入神经为三叉神经第一支,中枢在前桥三叉神经感觉主核—网状结构—面神经核,传出神经面神经。此反射出现多见于额叶病变、假性球麻痹。

2、强握反射:多见于额叶病变:尤其见于运动的前区病变。一侧存在时意义较大,提示对侧额叶病变。两岁以下的儿童有此反射为生理性的,无临床意义。强直性跖反射多见于病变对侧,偶见于同侧,此反射属原始反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病理反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54852.com/read/1132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