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和一位从事儿童心理学多年的老师聊天,她谈到被一些学校邀请给学生上心理辅导课。
上课前,一个班主任走近她,告诉她班上某个学生爱捣蛋,或者和老师作对,要她多费心教教这些学生。
或者有的同学刚好遇到亲人去世,就开始在课堂上哭,要求她给予特别的关心和安慰。
不过,她会问老师一个问题。谁是你们班最可爱、最文静的孩子?
为什么问这个问题?
她说,其实那些愿意表达自己情绪的孩子,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
他们可能看起来“不听话”,叛逆,喜欢表现自己,但这些行为至少说明他们是“厉害”的。
“愁”需要力气,“闹”和“反”更需要内功。
然而,那些看起来乖巧安静的孩子,可能正在经历一个令人担忧的情绪问题——抑郁症。
抑郁是一种人们很难注意到的情绪。
总是很压抑,说明一个人内心的力量在一点点流失。
但是这种损失发生的悄无声息,很少被人注意到。
抑郁的孩子可能很安静,很顺从,不惹事,不给父母添麻烦,甚至很健谈。
有些人会把抑郁症误认为“内向”或害羞。
02。这位老师告诉我,她一开始从来不关注那些“抑郁”的孩子。
直到一个孩子的出现,改变了她。
有一段时间,她在做一个关于儿童抑郁症的项目。她用量表来衡量孩子的情绪状态。
评估结果出来后,她发现有一个孩子抑郁分很高,说明他有自杀倾向。
她去找班主任了解孩子的情况。
当班主任知道孩子可能患有抑郁症时,非常惊讶。
很多年前,抑郁症的流行率比现在低很多,很多人都不相信孩子会得抑郁症。
这孩子还是个“很乖很听话”的姑娘。
虽然成绩一般,但我从来没有让老师担心过,有时候还会被老师忽略。
如果说这个女生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大概只有两点。
这个女生平时穿着邋遢,衣服很脏。书和作业本的边角总是被圈起来。
作业本上不时有渍水的痕迹,作业潦草。
作业可能是这个女孩唯一被批评的事情。
有个理科老师特别在意作业的整洁度。她批评了这个女孩几次不整洁的作业。
女孩的母亲身体不好,长期患病,无法在家工作。她的父亲在另一个城市工作。
她的生活主要靠爷爷奶奶和她叔叔照顾。
这个心理学老师给她做过几次心理咨询。
一开始很难-
她兴趣爱好少,不表达自己的情绪,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唯一让她不开心的是家里人总说她和她妈一样病。
她的家人担心她长大后会像她妈妈一样卧病在床,需要人照顾。
每次有人这样暗示,她都会更加情绪化。
但更多的是对自己失望,觉得自己活不长了。
咨询了几次后,她告诉了心理咨询师一件藏在心里很久的事。
她说她知道她爸爸在她和另一个阿姨相处的城市工作。
他从不回家。这几年他回来过几次,都想和她妈离婚,但不知道为什么没有。
她家人一直以为她不知道这件事,其实她早就知道了。
她一开始很难过,偷偷的难过。
她知道妈妈伤心,也知道家人含蓄地诅咒爸爸。
但她心里有个秘密一直不敢告诉任何人——她觉得自己恨妈妈胜过恨爸爸。
如果不是我妈,我爸不会去别的城市,也不会和别的阿姨在一起。她可以像其他同学一样和父母住在一起。
她记不清这种仇恨、悲伤、难过持续了多久。反正她现在也没什么感觉了。
她并不是真的想死,而是觉得死了更好。
她觉得自己以后可能和妈妈一样长病。
这样生不如死。
03。抑郁症和抑郁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果孩子患有抑郁症,最初的表现可能不是“抑郁”,而是容易发脾气,并伴有悲伤和无望的感觉。很多孩子会变得很情绪化。
但是父母可能只会注意到他们的发脾气。
当孩子的情绪已经被“抑郁”占据时,抑郁可能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
而这个时候,大人反而会觉得孩子变乖了,安静了,听话了...
一般来说,抑郁症的表现有:
我对一切都感到厌烦。
我经常觉得累。
睡眠和饮食的问题。
反复生病,不得以生病为借口与外界联系。
我很少笑,和别人说话也少。
有时非常情绪化。
以上描述仅供参考,并没有完全概括“抑郁症”的表现,需要家长们多加警惕。
当父母发现孩子“抑郁”了一段时间,该怎么办?
很多抑郁的孩子缺乏力量,而这种力量缺乏的根源可能是对生活和未来“不抱希望”,缺乏向往。
文章中,这个女孩觉得自己会走母亲的老路,人生没有希望了。
有的孩子在学校被欺负过,认为自己已经无法“逃脱”被欺负的命运,失去希望;
还有一些孩子可能成绩不好,而他们的父母总是强调人生与考试成绩有关,对未来失去希望……
绝望是一种精神上的缺陷,从这里失去了活力。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一直处于“抑郁”的情绪中,首先要找出是什么让孩子感到“无望”,看看漏洞在哪里。
成年人一定程度上都经历过“抑郁”,抑郁很可能伴随着一段艰难的时光。
和孩子聊聊你是怎么度过这段时间的。
抑郁症一般不会发生在很小的孩子身上,因为抑郁症往往是一定时期内许多情绪和不幸生活事件积累的产物。
所以对于幼儿来说,教他们如何处理负面情绪是最好的预防方法。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抑郁了一段时间,却又无法帮孩子处理,一定要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尤其是当父母一方患过抑郁症时,更要注意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