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已和而矣的区别

宝宝妈妈2023-06-12  124

而已:

助词,罢了:

如此~,岂有他哉ㄧ

我只不过是随便说说~,不必过于认真

矣:

文言助词

a.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如,由来久~,悔之晚~

b.表示感叹,如,大~哉

主要区别在于,一个是现代的词语,一个是文言词语。

而已:用在陈述句末,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常跟“只”、“不过”、“仅仅”等连用,对句意起冲淡作用.

而以:多属而已之误.本身不是词.以往往作为介词,后跟宾语.如:逆取而以顺守之.“而”字做“逆取”的语气词,“以|当凭借讲.

两个词没有什么区别。现在来说,一般没有“而以”的写法,都属于“而已”的误写。古文中有“而以”的应用,可以理解为是“而已”的通假字。

一、“而已”,用在陈述句末,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常跟“只”、“不过”、“仅仅”等连用,对句意起冲淡作用。没了的意思。

【出处】:如《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释义: “人生天在世;就好像白驹之过缝隙;很快就会过去。” )

【同义词】:罢了

【相关成语】:

(1)死而后已: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生,意为不辞辛苦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到死为止的精神,语出《论语 泰伯》,后人引用最出名的是《后出师表》。

(2)如是而已:就是这样罢了。出自《左传·成公五年》:“其如此而已,虽伯宗若之何。”(释义: “他这样而已,虽然伯宗怎么样。” )

(3)仅此而已:基本意思为只是这样。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1章:“不过,一切也都仅此而已了。”

【引证解释】:

助词。起到修饰作用表示仅止于此。犹罢了。

(1)《论语·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释义: “孔子之道,忠恕罢了。” )

(2)宋范仲淹 《上资政晏侍郎书》:“众或议尔以非忠非直,但好奇邀名而已。”(释义: “大家有人建议你把不是忠诚不仅,只是好奇求名而已。” )

(3)周恩来 《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今天胜利局面已定,用战斗方式可以解决是毫无问题了,只是时间早迟而已。

扩展资料:

“而已”在文言文中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而已”、“罢了”。如:耳,是“而已”的合音,主要表限止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罢了”。

其他语气词:

也:确认、肯定的判断语气。

矣:陈述语气(或称报道语气)“了”。

已:限止一齐。“了”“啦”。

耳:限止语气。

尔:提示语气。

焉:提示性的陈述语气。(代词:“于之” )

乎、与、邪:疑问语气“吗”“呢”“吧”。

哉、夫、兮:感叹语气“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限止语气

百度百科-仅此而已

百度百科-如是而已

百度百科-死而后已

百度百科-而已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54852.com/read/781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