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绒绒毛为什么会粘静电网?

宝宝妈妈2023-06-15  90

静电植绒的原理是利用静电效应进行植绒。由于经过一定电着处理的绒毛在静电场作用下产生极化和驻极而带电,带电绒毛经转动、振动、平动等复杂运动,最后,作直立定向运动,依靠电场力而植入涂有粘合剂的基材表面。尽管目前植绒产品繁多,设备也各不相同,植绒工艺流程大体如下:进料涂刮粘合剂静电植绒焙烘刷毛后整理成品。绒毛的植入一般有自上而下的植毛方式(下降法) 和自下而上的植毛方式(上升法) 以及侧飞式等。虽然植入方式不同,但绒毛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却是相似的。上极板(位于料斗下) 是一块板型金属网框,下级板是一块金属平板托架,上面铺着涂有粘合剂的待植绒基布,上、下2 块极板分别用导线连接在高压静电发生器上的正、负输出端。料斗中的绒毛,随供毛轴的旋转,落到金属网负极上。因绒毛在降落过程中与负极接触而带电,导致部分绒毛按电场方向排列,同时绒毛在电场中发生极化,与负极极性相同的电荷,集中在远离负极的一端,而正电荷却集中在靠近负极的一端,当绒毛与负极接触时,由于电极的电导率比绒毛高,在纤维中产生一定的导电电流,绒毛会产生净负电荷,使绒毛在电场中具有很大的伸直度和飞翔性,以较高的速度垂直下落到涂有粘合剂的基布上,形成精美的绒面图纹。植绒完毕后进行烘燥处理,使绒毛、粘全剂和基布牢固结合。在植绒后虽吸去浮绒,但在间隙中还有残余绒毛,一般采用毛刷逆基布运动走向的方式,进行一次刷毛清洗。采用机械拍打、吹风等方式相结合进行处理,效果更佳。如不需后整理加工,则刷毛后即可得到成品。后整理的目的是锦上添花和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植入过程和植入后,滋养层细胞增殖迅速,使滋养层迅速增厚,并形成许多不规则的突起,称为绒毛.

绒毛

绒毛的表面为单层柱状上皮,中轴为固有层,上皮有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和少量内分泌细胞组成。绒毛中轴含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等,绒毛中央有中央乳糜管通过,其周围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绒毛内还有平滑肌纤维。绒毛的功能噬可以摆动。

1、绒毛电着处理。由于处理配方不同和染料的影响,绒毛的导电率、飞升性、分散性等特性不同,使用不同厂家的绒毛性能不同,甚至同一厂家不同颜色的绒毛性能亦有很大差异。由于绒毛性能差、植绒牢度低,引起落绒现象要比因浮绒存在引起落绒造成的危害更大。

2、绒毛回潮率的影响。回潮率一般认为在8%左右对植绒生产较为理想,低于8%绒毛升飞性差,难以二次起跳,回收利用困难,造成基材上剩存大片浮绒;高于8%绒毛在电场中运动速度过快而不规则,由于绒毛植入不规则,经预烘、焙烘、刷毛等工序后即产生严重落绒。

3、粘合剂的质量。

粘合剂质量对植绒绒毛附着力不好的影响有以下几方面:

1)粘合剂质量差,粘合剂与基材附着力差。

2)上浆厚度厚者牢度好(但并非越厚越好)。一般要求上浆厚度控制在0.2mm左右;大面积植绒大多用于装饰用品,不考虑产品手感,上浆厚度可达0.3mm以上。

3)粘合剂的拉伸性要好。由于半成品在高温焙烘时,粘合剂和交联剂在高温催化下发生化学交联固化成膜,当在高温拉幅定形时,基布受机械拉力作用产生一定变形,导致黏附在基布上的黏合剂膜产生破裂,破裂处的绒毛经刷毛会脱离黏合剂膜,其中一部分被吸尘器回收,但仍有一部分由于静电吸附在绒毛内,静电消失后,这些绒毛便会脱落产生落绒现象。

4)烘干与焙烘温度控制不当。植绒后由于烘干、焙烘温度过低,在水洗时易产生落绒。

植绒绒毛附着力不好的发生可根据上述分析原因,加强电着剂处理配方的合理性;控制绒毛的回潮率;要尽量减少绒毛和基材的表面电阻比。可在最后一道刷毛除尘时向基布表面用蒸汽加湿,使聚集的静电自动放电,接着振动基材,令除尘器除余绒,此法可称为“加湿除电法”,此法比常规静电消除器的消除静电效果更为理想。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54852.com/read/792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