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玛卡的禁忌都有哪些

宝宝妈妈2023-07-04  83

吃玛卡时最好不要与其他滋补品、营养品同时食用。这是因为玛卡已经是非常滋补的食物了。如果在吃玛卡的时候吃其他滋补品、营养品可能会抵消玛卡的作用,而且玛卡中独有生物碱玛卡烯和玛卡酰胺可以通过脑下垂体调节人体激素分泌,而现在的好多食品中含有激素,这不利于玛卡功效的发挥。

1-3岁的婴幼儿不适合食用玛卡,这是因为婴幼儿最好食用母乳,玛卡婴幼儿难以消化和吸收,哺乳期妇女,孕妇不适合吃玛卡,玛卡可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扩展资料:

作用:

1、玛卡含较高量的铁,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锌、牛磺酸等成分能明显对抗疲劳,增强肌肉耐力,抵抗运动性疲劳,帮助坚固免疫系统,提升机体抗病力,对抗疲劳,增强精力,体力,改善贫血症状。使肤色看起来更年轻,精气神更足。

2、由于MACA生在在贫瘠的高原,须有高超能量才能生长,因为其生长环境与特性,玛卡可以迅速补充体力消除疲劳,恢复精力,更是极少数通过药物检验的合格的快速体力增强剂。

3、增强记忆:使头脑清醒灵活,提高工作效率,学生学习进步,中老年记忆能力保持,使人头脑清醒,思路清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玛卡

玛卡(学名:Lepidium meyenii Walp),(西班牙语:Maca)。主要出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和中国云南丽江,是一种十字花科植物。叶子椭圆,根茎形似小圆萝卜,可食用,是一种纯天然食品,营养成份丰富。玛卡的下胚轴可能呈金色或者淡黄色、红色、紫色、蓝色、黑色或者绿色。淡黄色的根最常见,形状、味道也最好。玛卡富含高单位营养素,对人体有滋补强身的功用。黑色玛卡是被公认为效果最好的玛卡,产量极少。玛卡原产高海拔山区,适宜在高海拔、低纬度、高昼夜温差、微酸性砂壤、阳光充足的土地中生长;种植地区主要分布于南美州安第斯山脉以及中国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地区,这两大主产区有较大面积的适种土地。而中国云南其他地区和新疆、西藏等地区也有少量种植。

中文学名

玛卡

拉丁学名

Lepidium meyenii Walp.

别称

玛咖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罂粟目

亚目

白花菜亚目

十字花科

独行菜族

独行菜属

玛卡

亚种

1亚种 2变种

命名者及年代

Walp., 1843

西班牙语

Maca

目录

1 形态特征

2 生长习性

3 分布范围

4 繁殖方式

5 栽培技术

▪ 区域

▪ 整地

▪ 定植

▪ 水肥

▪ 采收

6 病虫防治

7 主要价值

▪ 营养

▪ 食用

形态特征

编辑

玛卡 (7张)

玛卡属于独行菜属植物,在植物形态特征上与其他独行菜属植物有很多共性。独行菜属植物约175种,全世界有广泛分布;为一年至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常具单毛、腺毛、柱状毛;茎单一或多数,分枝。叶草质至纸质,线状钻形至宽椭圆形,全缘、锯齿缘至羽状深裂,有叶柄,或基部深心形抱茎。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萼片长方形或线状披针形,稍凹,基部不成囊状,具白色或红色边缘;花瓣白色,少数带粉红色或微黄色,线形至匙形,比萼片短,有时退化或不存;雄蕊6个,常退化成2或4个,基部间具微小蜜腺;花柱短或不存,柱头头状,有时稍二裂;子房常有2个胚珠。短角果卵形、倒卵形、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开裂,有窄隔膜,果瓣有龙骨状突起,或上部梢有翅。种子卵形或椭圆形,无翅或有翅;子叶背倚胚根,很少缘倚胚根。[1]

玛卡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地下部分的块状根茎,长10至14厘米、直径在最宽部分3至5厘米,周长为15厘米;形似小萝卜,自然界发现有两种类型的颜色,黄色和紫色,质地稠密具有一定硬度。植物的须根呈白色,长达15厘米,在各个方向上大量延伸。叶子的长度为20至23厘米,具齿痕,叶形二回羽状分裂,长8至13厘米,宽3厘米,生长垂向地面。叶柄很结实,可达到的长度超过10厘米,二级茎形成分支,长10到16厘米。[2]

玛卡是独行菜属中唯一生有肥厚的下胚轴的物种。下胚轴与根融合,形成了一个粗糙倒梨形的块根。玛卡根部的形状和体积差距很大,有三角形、椭圆形或矩形。玛卡的下胚轴可能呈金色或者淡黄色、红色、紫色、蓝色、黑色或者绿色,黑色是被公认的效果最好的玛卡。与秘鲁出产的黑玛卡相比,丽江出产的黑玛卡色泽更黑。每一株都被认为是独特的基因品种,特别的性状(主要指根的颜色)会根据其不同营养和治疗特性而被特别的人工选培育。

颜色较深的玛卡根,如红色、紫色、黑色,含有较多的碘,黑色玛卡被认为是强壮与精力的代表,口感上兼顾了甜与微苦。红色玛卡比较受欢迎,临床证据上显示红色可以治疗老鼠的前列腺肥大。[3]

生长习性

编辑

玛卡的主要食用部位是玛卡根,播种后7-9个月,玛卡植株长到12-20厘米长的时候,可以得到膨大的玛卡根,数月后又可开花,开花后一个半月就可以得到果实。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玛卡完成一个生活周期只要1年时间,有研究报道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等地,只要提供充足的水分和选择合适的季节播种,在野外生长的玛卡完全可以在一年内完成生活周期。然而更多时候,当玛卡根长到最大直径约5厘米,受限于雨水量,人们将它挖起,晒干,贮藏一段时间,等条件合适时,玛卡根可以再萌发,栽培后4-6个月收获种子,这样玛卡就需要在两年内才能完成一个生活周期因此说玛卡是一年生或两年生植物。[4]

玛卡要生活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昼夜温差要大,生长条件比较恶劣。玛卡的生长条件非常苛刻,它只适宜生长在高原山区高寒地带,要求昼夜温差30℃以上、雨量充沛、周围有淡水湖,这种独特的生长条件限制了它的种植。而且由于其对土壤养分极强的“吸收力”,每收获一季,土地需休养七年。。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和中国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地区是最符合以上这些严苛的条件的种植地。[5]

分布范围

编辑

主要分布范围有两大地区,一为南美洲秘鲁的安第斯山脉地区,另一地区是中国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地区,主要因为这几个地方具有地形复杂与立体气候明显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中国青藏高寒植被区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的交汇地带。[6]

玛卡分布图

繁殖方式

编辑

玛卡采用播种方式繁殖。玛卡为自花授粉作物,采用单株留种,能较好地表现种性。选择符合此品种特征特性、形状整齐、外皮光洁、须根少、根头短缩、无病虫害的玛卡作种株,3月初移栽于整理好的留种地,株距10-20厘米,行距30厘米,栽时压紧土,定植后浇透定根水。生长期间追肥1次,花期注意防治蚜虫。

6月上旬,当角果初现黄褐色时,及时将薄膜平铺于行间,并用石块压紧,选晴天下午,轻拍植株,将种子抖落,微晒后,用通气良好的袋子储藏,保存于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7]

栽培技术

编辑

区域

玛卡喜冷凉而又湿润的气候,较耐寒,适应性较强,适宜在海拔2700-3200米的高寒冷凉山区种植。忌高温和涝洼积水,以多年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为好,忌连作。[7]

整地

选择前茬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肥力一般的砂壤土,不宜用菜园及肥力较高的地块种植。耕翻2次,最后一次耕翻前,每公顷施腐熟优质农家肥37.5-45天、普钙75-1500千克作基肥均匀撒在地表,耕翻时埋入土中,耙平后按2米宽开沟做成阳畦待栽。[7]

定植

5月中旬至6月上旬,7-10片真叶时,分期分批取苗,带土移栽。取苗前要给苗床适当浇水,取苗时,将铲子插入根系下面,小心将苗取出,采用拉线挖塘移栽,株行距20X20厘米,每塘栽1株,每公顷栽15-18万株。移栽时苗必须露出土表,浇透定根水。[7]

水肥

定植成活后视墒情在晴天上午适时浇水,严禁雨前灌水,整个生育期注意排涝,避免畦面渍水。根据苗情追肥2~3次,每次每公顷施N、P、KZ元复合肥150-225kg,生长期进行3-4次中耕松土,人工拔除田间杂草。[7]

采收

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多数植株叶色转黄褪色,肉质根充分膨大,基部圆钝即可收获。人工采收后,除去叶片,清除泥土和须根,用水清洗干净,切成片状放在阳光下晒干即成商品,加工包装上市出售。[7]

病虫防治

编辑

玛卡一般无病害发生,虫害主要有蚜虫,每公顷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20-150克,对水450-600千克喷雾防治。[7]

主要价值

编辑

营养

意大利科学家Dini A在1994年首次系统地得出了玛卡干根中的化学组成成份:蛋白质含量为10%以上(胡宁湖畔的玛卡品种的蛋白质含量超过14%),59%的碳水化合物;8.5%的纤维,内含丰富的锌、钙、铁、钛、铷、钾、钠、铜、锰、镁、锶、磷、碘等矿物质,并含有维生素C、B1、B2、B6、A、E、B12、B5 ,脂肪含量不高但其中多为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达53%以上,天然活性成份包括生物碱、芥子油苷及其分解产物异硫氰酸苄酯、甾醇、多酚类物质等。1999年,美国科学家发现了玛卡中含有两类新的植物活性成份,玛卡酰胺(macamides)和玛卡稀(macaenes),并确定这两种物质对平衡人体荷尔蒙分泌有显著作用,所以玛卡又被称为天然荷尔蒙发动机。在玛卡产品的针对性研究中,又发现了几种特殊的玛卡生物碱,随着研究的深入,玛卡中还会有更多的具有活性的新物质被分离和鉴定。[8]

食用

玛卡经阳光晒后可以食用,也可以制成凉拌菜,熟食更佳,它能提供大量热能,品尝过玛卡的人说,食用它有满足感,令人感到十分舒服,其味道甘美。

玛卡的鲜根可以和肉或其他蔬菜一起炒熟食用,也可以晒乾后用水或牛奶煮熟食用,当地土著人常把鲜根加蜂蜜和水果榨汁作为一种饮料饮用。玛卡富含高单位营养素,对人体有滋补强身的功用,食用过的人会有体力充沛、精神旺盛不会疲劳的感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54852.com/read/871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