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有什么症状

宝宝妈妈2023-07-07  88

:脾虚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包括其他部分,一个是脾气虚,再一个脾阳虚,再一个就是中气下陷,第四个就是脾不统血。脾气虚主要是吃完饭以后,身上、肚子有点胀,明显身体、胳膊、腿没有力量,精神特别困乏,说话没有力气,形体是特别瘦,都可以看到舌头的胖大、有齿痕,这是典型的脾气虚的表现,它的脾胃的整体的运化功能差。脾虚在此基础上,如果再出现大便稀,怕冷,喜欢温暖,这时候就可以叫做脾阳虚。一般这样的患者以典型的怕冷,还有大便稀溏为表现。如果说这时候患者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又出现了直肠的脱肛或者长期的腹泻或者是子宫的脱垂,中医认为叫中气下陷,也是脾气虚的另一部分表现。如果说患者在脾气虚出现乏力、食少、身上没劲、少气懒言、舌体胖大的基础上,又同时出现了一些出血的症状,就称为脾不统血,出血主要包括月经量过多,大便出血、小便渗血、皮下的出血,包括鼻子出血,这都是脾不同血的临床表现。

1.脾气虚: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

2.脾阳虚: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节按,行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气下陷: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4.脾不统血: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脾虚为中医名词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

1、脾气虚

脾气虚主要是由于饮食失调,劳累过度等损伤脾气所致。症状主要有腹胀,进食后明显,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浮肿等。治疗脾气虚,主要采取健脾益气的方法。临床上常用有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饮食上可多吃大枣、山药、生姜等健脾食物。

2、脾阳虚

脾阳虚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或因过食生冷等原因,导致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等所致。症状表现有食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等。治疗方面主要是温阳健脾,比如采用艾条灸足三里、关元、神阙等穴位。还可以应用中药来治疗,如附子理中丸等。饮食上可适当食用牛肉、羊肉、葱姜蒜等。避免吃生冷、寒凉的食物。

3、中气下陷

中气下陷主要是由于脾气虚损,升举无力,气机下陷,降多升少,对脏腑维系升举之力减弱,从而造成内脏器官位置相对下移。常见的表现有脘腹重坠作胀,进食后症状更为明显,便意频繁,肛门重坠,久泄久痢。严重会导致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疾病发生。药物治疗常用补中益气汤等,还可采取针灸、艾条温和灸、艾炷隔姜灸等治疗。

4、脾不统血

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治疗以补脾益气,摄血归经为主。常用党参、当归、黄芪、酸枣仁等药物治疗为主。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休息,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避免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若出血不止,要及时治疗原发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54852.com/read/884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