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数学启蒙该怎么教?数学启蒙的第一步居然不是数数?

孩子的数学启蒙该怎么教?数学启蒙的第一步居然不是数数?,第1张

孩子的数学启蒙该怎么教?数学启蒙的第一步居然不是数数?

如何教孩子数学启蒙?儿童数学启蒙的第一步是什么?数学启蒙的第一步其实是不会算?那会是什么?

数学启蒙的第一步是什么?许多父母教他们的孩子认识数字和数数。小区里经常有家长“炫”宝宝:孩子2岁就能数到100了。但孩子在数积木和糖果时,往往会在数完5后跳过6和7,会出现手和嘴不一样的情况。爸爸妈妈会郁闷:怎么就查不出这么几个数字呢?其实这个时候孩子只是在“唱数字”,并不理解数字的含义。在数数之前,父母需要帮助他们的孩子内化一套概念。

在数学中,所有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事物成为一个集合。例如,在一个水果中挑出五个苹果,把它们放在一起。这五个苹果是一批。我们数(三声)和数(四声)只是为了知道一个集合中相似元素的个数。

有学者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简单训练孩子数数。一个月后发现,训练对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儿童只有对一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形成确切的感知,才能对对数的概念有深刻的理解。

集合之间存在交、并、补、差关系,这些关系称为数的运算。

从集合的角度来看,数学中的加减是求集合之间元素个数的运算。因此,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儿童进行运算的知觉基础。换句话说,玩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游戏,往往有助于孩子后期对数字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分类

物品的分类对“集”的概念是一个很好的启示。生活中有很多分类活动。儿童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和属性对周围的物体进行分类,并将其归入不同的集合。比如:

  • 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 物体按大小、长短、粗细、厚薄、重量等差异分类。

    根据对象的用途,比如把蜡笔、画纸、手剪放在一起,都是学习用品。把毛巾、牙刷和洗手液放在一起。都是清洁用品。

    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对事物进行分类。比如在一堆动物和食物中,把兔子和胡萝卜放在一起,猴子和香蕉放在一起。

    对于大一点的学龄前儿童的分类教育,可以学习根据“二维特征”进行分类,即根据事物同时具有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分类活动中涉及的思维分析、比较、观察、判断的基本过程,也能对培养和提高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家长可以带孩子玩这些游戏:

  • 把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糖果放在盘子里,让孩子试着把糖果分类。

  • 让孩子圈出或把同名的东西放在一起,并给它们起名字。

    让孩子给各种生活情境中的收藏品起名字,比如从奶奶家带来的衣服,奶奶喜欢吃的零食,妈妈买的零食。

    准备一个多层搁板,让孩子根据绘本、小玩具、食物进行分类...然后把它放在架子的每一层。让孩子把衣服和袜子整理出来,分门别类。

    一一对应

    两个集合的一一对应是指一个集合的元素与另一个集合的元素按照一定的对应关系一一对应,而不需要计数。生活中有各种对应:量与量的对应,形与形的对应,物与位的对应等等。

    一一对应是儿童学习数数的感性基础。因为计数的过程就是建立一组数中的元素与从1开始的自然数集合的一一对应关系。如一排小椅子,即从1开始依次数小椅子,数到最后一个数就是这一排小椅子的总数。

    一一对应可以进行计数后,就可以进行比较了,比如比较小椅子和孩子的数量,只要每个孩子都坐在小椅子上。一对一的比较方法有很多,比如

    重叠比较:把一个(一组)叠在另一个(一组)上,一个一个比较,比如把一个杯子的盖子放在一个杯子上。

    把一个(一组)放在另一个(一组)旁边,一个一个比较,比如筷子放在碗旁边。

    连接比较:用线段将一个(一组)和另一个(一组)连接起来进行比较,比如连接图中的猫和小鱼。

    儿童通过感知从具体事物中学习。儿童数学启蒙教育不直接教授集合及相应的概念和符号,必须结合生活真实情境中的具体内容。家长一定要清楚抽象的数学符号背后的实际意义。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会发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启蒙的机会和内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www.54852.com/yuer/3870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07
    下一篇2022-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